與內地官員及學者的互動 星島日報 12-04-2018

與內地官員及學者的互動

民主思路的理事、年輕研究員與香港政治及行政學院的學員共三十二人,於三月訪京,獲高規格接待,召集人湯家驊更獲港澳辦主任張曉明主動邀請觀賞櫻花,成為香港傳媒討論及分析的焦點。本文的目的,不在於披露與京官談話的內容或分析其微言大義,而在於探討雙方的互動及溝通的氣氛。

民主思路兩次訪京(首次在一六年四月),筆者都有參與。兩次都有與北京的官員、政策研究專家及學者交流,其中一些主要的官員及學者,兩次訪京都有見面,包括港澳辦副主任馮巍、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張榮順,和熟悉基本法的學者,例如陳端紅及田飛龍等。兩次訪京的分別, 是第一次訪京的氣氛較為拘謹,今次則出現頻密的互動及較深入的交流,無論在正式的座談或在午宴或晚宴,除了預先設定的題目及發言,也有不少即時的提問、回答和討論。隨團的年輕人及香港政治及行政學院的學員,也有機會發問和參與討論,在宴會中把酒言歡,更是天南地北,口沫橫飛。

這次訪京雙方互動頻密相信與三個轉變有關。首先,北京的官員及學者,經過兩年前首次訪京團的交流及對民主思路兩年來工作的觀察,對我們有較深入的了解和信任。第二個轉變是香港的政治對立有所緩和。民主思路首次訪京,剛好在旺角騷亂之後,當時內地與香港的關係因港獨思潮而崩緊,影響了交流的氣氛。港獨不但觸及中央的底線,就是於海外頂尖大學畢業的海歸內地青年學者,對港獨思潮也十分反感。兩年後的今天,港獨的主張已經沒有政治能量,就是在香港年輕人中,港獨的支持者也大幅下降。第三個轉變是中國國力增加,國際上的話語權也提高。香港雖然情況複雜,也有外國勢力的影響,局面依然受中央掌控,出大亂子的機會很小。內地的官員及學者的自信心也有所提高,可以從容應對不同立場的提問或質疑。

「一國兩制」是人類歷史前所未有的嘗試,因為不同的歷史經驗,香港和內地的價值觀、制度、立場、利益和政治文化都有不少差異。

因為兩地差異巨大,「一國兩制」的落實必然困難,相互信任亦不容易建立。

民主思路一直積極爭取與內地的官員和學者對話,堅信「一國兩制」的順利運作,需要雙方極大的耐性、包容和氣度,才能逐步建立互信。雖然這次訪京團出現的頻密互動及深入交流,遠超事前的估計,然而我們的工作是否能為香港帶來任何轉變,相信只有歷史可以說明。

在歷史面前,個人永遠渺小:「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能祝願我們的工作有水滴石穿的果效。

宋恩榮

「民主思路」召集人(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