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中國人身分 相輔相成 明報 2017年8月6日

香港人中國人身分 相輔相成
https://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70807/s00012/1502041870217


【明報文章】香港人的身分認同長期徘徊於「香港人」與「中國人」之間,對內地的接納與抗拒被視為「人心回歸」的指標,備受輿論關注。無論在學術界或傳媒,「香港人」與「中國人」兩種身分長期被視為對立。不過,兩種身分二元對立的表象,其實源於傳統民調的問卷設計未能夠準確反映多數市民對兩種身分的雙重認同。民主思路在本年6月進行有關一國兩制的民意電話調查(註),摒棄傳統的問卷設計框架來拆解香港人身分認同這個矚目話題,證明雙重認同為香港社會主流,同時發現「香港人」和「中國人」兩種身分,不單止並不對立,反倒相輔相成。


民調問卷設計的盲點

自回歸前後,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3所知名民調機構開展關於身分認同問題的長期追蹤研究。3所民調機構的問卷設計,都隱然把「香港人」和「中國人」的身分作二元對立:將身分認同歸類作「香港人」及「中國人」兩種,或者歸類為4種(「香港人」、「香港的中國人」、「中國的香港人」及「中國人」)給受訪者選擇(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和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問卷)。無論是二擇其一或者四擇其一,都出現「香港人」和「中國人」兩種身分的二元對立,即愈多市民認同「香港人」身分,則愈少人認同「中國人」身分。

針對這個盲點,民主思路在最近的民意電話調查,便以兩條獨立題目詢問市民對「香港人」和「中國人」的認同程度。調查結果可以解答兩個長期被忽略的問題:(1)有多少市民同時認同「香港人」及「中國人」兩種身分?(2)「香港人」和「中國人」兩種身分是互相對立抑或是相輔相成?

近年,港大民研亦意識到由於身分認同可能重疊,所以從2007年起加入獨立題目,採用與本研究相似的方法,測試市民對各種身分的認同程度。然而,港大民研並未就以上兩個長期被忽略的問題發表分析。

打破「港人國民身分薄弱」誤解

在電話調查中,市民分別對兩種身分的認同程度以1分至7分來量度(1分代表「非常不認同」,7分代表「非常認同」)。圖1利用散佈圖顯示評分結果,分別為認同「香港人」的程度,和認同「中國人」的程度。4分為中位數,代表中等認同,是縱橫兩軸的原點。在坐標軸右上方的區域,囊括了55.9%對兩種身分都有較高認同(高於4分)的市民,清楚顯示大部分市民同時認同自己既是「香港人」又是「中國人」的雙重身分,打破「港人國民身分薄弱」的誤解。

傳統民調雖然較能辨別主要的身分認同,但如果市民同樣重視(或漠視)兩種身分,不管選擇了哪一種身分,相信也有一定隨意性。圖1顯示有42.7%市民認為「香港人」和「中國人」身分不分軒輊,在傳統民調框架下會感到抉擇左右為難。而且人數最多的3個組別,更是對「香港人」和「中國人」都有較強認同(即給分同為5分、6分或7分),證明回歸以來的追蹤民調一直輕視了大批市民的雙重認同。

增強港人認同有助培養國民身分
「香港人」和「中國人」的認同是互相對立抑或是相輔相成?從圖2發現,兩種身分呈現非常顯著的正相關,等級相關系數(rank correlation)為0.132,置信水平達99%。結果代表兩種身分相輔相成,即愈認同「香港人」身分的市民,亦愈認同「中國人」身分,反之亦然。

本土意識因跨境矛盾激化而被社會聚焦,其實本身並不與國民身分對立。兩種身分蘊含不少共同元素,例如血緣、地緣、語言與文化,兩種身分認同相輔相成,其實不足為奇。過去民調設計的盲點,嚴重低估了認同雙重身分的市民。傳統民調認為只有年長、低學歷、建制派市民才較認同「中國人」身分,民主思路卻發現自認既是「香港人」又是「中國人」的,涵蓋從30歲到老年的所有年齡組別、所有教育程度(從小學到研究院)和大部分政治光譜,不但包括中間派及建制派,亦包括民主派。本研究發現,55%的民主派對「香港人」及「中國人」都有較強認同。不過,本土/自決派只有20%對「中國人」有較強認同,青少年(18至29歲)對「中國人」的認同則顯得兩極化:43%的青少年對「中國人」有較高認同(高於4分),39%的青少年對「中國人」的認同卻較低(低於4分),餘下的18%認同程度為中等(4分)。

總括而言,雙重認同是香港社會的主流(本土/自決派人數不多,只佔樣本的6.4%)。青少年對「中國人」的認同雖然較弱,不過在青少年之中,對「中國人」有較高認同的人數仍然比有較低認同者稍多,我們對培養青少年的國民認同毋須過分悲觀。「香港人」與「中國人」身分相輔相成,增強港人認同感與培養國民身分並非對立,從政者不必避談或刻意貶低本土和國民兩種身分中的任何一種。建立鞏固的雙重認同,方為落實一國兩制的有利條件。

註:詳細報告見pathofdemocracy.hk/wp-content/uploads/2017/07/PoDreportOCTS_20171007_TC.pdf

(編者按:文章標題為編輯所擬;來稿原題為「從民調盲點看『人心回歸』——被忽略的雙重身分認同」)

作者宋恩榮是民主思路理事、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客座教授,潘學智是香港中文大學滬港發展聯合研究所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