聳人聽聞的「第三波移民潮」 經濟日報 2017年08月14日

聳人聽聞的「第三波移民潮」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879407/%E8%81%B3%E4%BA%BA%E8%81%BD%E8%81%9E%E7%9A%84%E3%80%8C%E7%AC%AC%E4%B8%89%E6%B3%A2%E7%A7%BB%E6%B0%91%E6%BD%AE%E3%80%8D

移民海外近年再次成為港人話題,有論者認為現時社會不滿情緒高漲,加上政改爭拗和內耗,令不少人對前景失去信心。

戰後香港曾出現兩次移民潮,第一次是1967年由文革期間的騷動引發,第二次則由九七大限引發,部分媒體更認為香港正出現「第三波移民潮」。

最近香港至少有3個民調都詢問市民有關移民的意圖,其一是中大亞太研究所去年9月有關移民的民調,其二是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今年年中有關「香港民意與政治發展」的民調,其三是民主思路於今年年中有關「一國兩制」指數的民調。本文嘗試從這3個民調的結果和其他社會經濟數據分析兩個問題:首先,「第三波移民潮」是真是假?其次,市民移民是否因為對「一國兩制」缺乏信心?

4成想移民 付諸行動人數少

3個民調的結果雖然不盡相同(相信主要原因是問題的措辭不一樣),不過都顯示雖然部分市民有離開香港的意向,但是打算在近期實現的不多,會付諸行動的則更少。中大亞太所的民調發現,約4成受訪市民表示「如有機會」將打算移民外地,不過其中只有一成(即總受訪人數的4.2%),有為移民作準備。

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發現,有16.1%的市民「諗過吓」移民,不過只有2.6%市民「認真計劃」移民,更只有1.1%「着手搞緊」移民。在「着手搞緊」移民的市民中,有多少最後真正移民,我們不得而知。不過現時國際間排外主義盛行,不少主要移民目的地收緊了入籍政策,即使市民「着手搞緊」移民,亦未必能夠成功實現。總括而言,口頭宣稱希望移民的數字會遠遠誇大實際移民的數字,不少香港傳媒以「4成港人想移民」為標題的報道,與事實相去甚遠。

7600人移民 遜回歸時5萬紀錄

香港政府並無港人遷徙海外的統計,坊間引用的數字一般是由保安局基於「良民證」申請人數而估算得出。根據保安局估算,去年港人移民人數達7,600人,與2014年的6,900人相比,創3年新高,傳媒因此爭相報道「移民潮」再現。不過要注意的是,2014年是回歸後新低,事實上回歸後港人移民人數一直無巨大變化,長期維持每年約7,000人至8,000人。有逾1萬人移民的2006年是回歸後高峰,去年數字未算突出,更遠不及臨近回歸期間每年約5萬移民的紀錄,根本不足以稱為「移民潮」。

樓市仍暢旺 難言第三波移民潮

成功移民需要好幾年的準備,申請良民證的數字未必能夠及時反映有多少市民準備移民。不過市民積極籌備移民卻會立即影響他們購買香港房地產的意慾。過去兩次移民潮都促使香港住宅物業價格顯著下跌,近年香港物業市場卻屢創新高。雖然物業市場暢旺有種種複雜的原因,然而隨着香港政府不斷在住宅市場加辣及限制非永久居民購置物業,近日的買家大部分是買樓自住的本港市民,他們積極使用畢生積蓄購買不動產的「信心投票」,與「第三波移民潮」的論述有明顯矛盾。總括而言,無論從民調結果,良民證統計,以及住宅市場表現來看,「第三波移民潮」都未成氣候。

港失理性中間派 社會恐更撕裂


民主思路在上月發表「一國兩制」指數,嘗試了解市民選擇移民的理由,發現13.7%的市民打算於未來5年移民,當中65%表示打算移民與對「一國兩制」缺乏信心有關,亦有35%認為與之無關。在這群對「一國兩制」缺乏信心的市民中,中間派佔比超過一半(52%),民主派、本土派和自決派則佔43%(註)。中間派選擇移民的動機不能一概而論,可能是因為對中央及建制派不滿,也有可能是因為對激進抗爭反感,兩種可能性都不能排除。

人才流失對不少城市而言,都是嚴峻的社會發展問題,所幸香港的移民危機未算顯著。「第三波移民潮」雖則危言聳聽,然而政治爭拗熾烈,市民渴望逃避紛擾卻非毫無根據。民調中聲稱移民的人數,往往遠超真正移民的人數,需要小心解讀。肯定的是,如果社會持續撕裂,香港失去的便是溫和理性的中間派,將會進一步激化不同陣營間的矛盾,對執政者絕對是一個警號。

註:詳細報告見http://pathofdemocracy.hk/one-country-two-systems-index/


撰文: 宋恩榮 「民主思路」理事、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客座教授
    潘學智 香港中文大學滬港發展聯合研究所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