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副所長宋恩榮在香港電台節目《香港家書》表示,他在今年6月創立蛻變計劃,為參與反修例運動中的涉案青年提供全面的社會心理輔導服務及面對司法程序的支援。計劃成立以來一直向涉案年輕人推薦並為他們爭取不留案底的安排。以下為書信全文:
浩然同學:
自從你進入中大法律學院,一貶眼快將四年。你一直希望投身法律工作,幫助伸張正義。從你的電郵看到,你對當前社會問題有深刻的反省。 對於反修例運動中被捕的一萬多個年輕人,你不斷思考能否在維護法治的大前提下幫助他們;你看到觸犯法律固然要承擔責任,不過年輕人一時衝動下犯事也需要給予機會。
你看到最近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提出以「警司警誡」或「簽保守行為」的方式處理反修例事件中的非嚴重罪行,願意視乎情況讓涉案年輕人改過自新。你在電郵中詢問,這是否解決問題的好辨法? 其實早在今年4月, 我和一些其他學者及專家已經指出:在香港法律制度下,「警司警誡」和「簽保守行為」是兩種一直行之有效,不會留下犯罪紀錄(案底)的酌情安排。只要罪行性質輕微、涉案人有歉意、過往行為良好,當局應盡量以這兩種安排結案,以免涉案青年留有犯罪紀錄,阻礙他們重新投入社會。
「警司警誡」適用於 18 歲以下的犯有刑事罪行的少年,由警司行使酌情權警誡,不會送交法庭。「簽保守行為」沒有年齡限制,涉案人可以向控方申請酌情安排,在控方同意及裁判官批准的情況下撤回控罪,當事人須「自簽守行為」,即承諾在為期不超過 3 年的擔保期內,保持良好行為;因為涉案人士沒有被定罪,故不會有案底。
在今年6月,我們創立蛻變計劃 (Project Change),為參與反修例運動中的涉案青年提供全面的社會心理輔導服務及面對司法程序的支援。計劃成立以來一直向涉案年輕人推薦並為他們爭取以上兩種不留案底的安排。不過,我們發現,反修例事件至今已18個月,約1700名 18歲以下的涉案少年只有19人以警司警誡的方式結案,比例微不足道;我們又發現,近日申請「簽保守行為」變得日益困難。我們歡迎特首的聲明,不過措施是否能真正落實,仍然有待觀察。
向法庭爭取最適合他們更新的處分
未能符合以上兩種結案安排處理的涉案青少年,一旦被定罪便有案底,不過法庭對青少年除懲罰外還會着重更新。法庭會查詢他們的個別背景及獨特情況,以考慮替代監禁的刑罰:包括社會服務令、感化令與及不同方式的羈留處分(勞教中心、教導所、更新中心等等)。蜕變計劃的專業團隊,會因應涉案青年的個別情況,向法庭爭取最適合他們更新的處分。
蜕變計劃核心成員包括社工、精神科醫生、心理輔導員、家庭治療師、律師以及學者。我們的跨專業的團隊,為涉案青年提供整全、跨專業及度身訂做的服務。蛻變計劃財政獨立,並非由政府資助,為涉案青少年提供政治中立和去政治化的專業輔導和支持, 幫助他們重拾希望,也為高度撕裂的社會重建團結。
蛻變計劃成立至今約半年,接受服務的青年及家人共有六、七十人。涉案青年及他們的家人要面對眾多複雜的決定:在訴訟方面,他們要了解如何申請法援、選擇辯護律師或尋求其他法律意見,要探索是否申請簽保守行為或進行其他辯訴協商,如果被判罪又如何求情及爭取適切自己更新的判決。在個人前途方面,他們要學習在面對訴訟的情況下重整生涯規劃,包括如何在判決前完成學業或者升學,以及了解一旦被判有罪後面對的選擇。 無論是情緒問題(包括焦慮、壓力創傷後遺症、抑鬱症或驚恐症等)、家人關係破裂、法律程序或者生涯規劃,我們盡力作適切的支援。 在我們支援下,不少面對訴訟的年輕人,包括被控告暴動罪的年輕人,可以重燃希望, 勇敢地面對裁決,與家人和解並重整自己的生涯規劃。
浩然同學,你一直醉心學習法律,不但成績優異,也希望將來能夠貢獻社會。法治是香港的核心價值,法庭判決不單只要彰顯公義,也要照顧涉案青年的更新;年輕人是香港的寶貴資產,也是我們社會的未來;為年輕人燃點希望,也是為香港燃點希望。對於有志投身法律專業的青年,我一直有殷切的期許。如果你願意參與我們的工作,可以進一步詳談。
祝你考試順利!
宋恩榮